|
||||||
|
||||||
2025年7月27日,在印尼明古魯電站商業運營5周年之際,一只玳瑁龜、一只綠海龜在電站附近的水域被放歸。在電站工作人員的悉心救助下,兩只海龜順利重返印度洋的蔚藍懷抱。在蘇門答臘印度洋畔,一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溫情故事悄然上演,這是近一年來明古魯電站第四次救援放歸來訪海龜。 玳瑁和綠海龜在中國和印尼等許多國家,都已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瀕危野生動物,尤其是玳瑁龜作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 紅色名錄中的“極度瀕危”物種。 這些意外訪客的到來并非偶然,是電站長期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果印證。明古魯電站用行動詮釋一個綠色、現代化電廠對海洋生態的深情守護。 溫柔守護:一場生命至上的接力 “快看!那是什么?兩只海龜!”電站運行值班員阿迪的驚呼打破了清晨的寧靜。循著他手指的方向,同事們在電站海水循環利用系統的前池中,清晰地看到兩只海龜正在水中沉浮。這些海洋的古老行者,顯然被這片水域的平靜、溫暖以及豐富的微型海洋生物所吸引,懵懂間順著取水通道游進了前池。 發現這一情況,發電公司安環部主管戴奧立刻啟動了應急程序。時間緊迫,前池雖非險境,但并非海龜的長久棲息之地,且其連通著復雜的工業水循環系統,存在潛在風險。“保護它們,安全引導回大海,是我們的責任。”戴奧的聲音果斷而堅定。 戴奧指揮著消防隊員和運維人員,一支臨時救援小隊迅速集結。救援人員做好安全措施后,小心翼翼地爬進圍欄靠近海龜。沒有喧嘩,沒有粗暴的驅趕。他們利用長桿在水中輕輕引導,像對待迷路的貴客,耐心地將兩只龐然大物緩緩引向預先設置好的安全網區域。整個過程充滿了對生命的敬畏。最終,在眾人屏息凝神的配合下,兩只海龜被安全轉移到特制水箱中,在電站碼頭附近一片寧靜、潔凈的海域進行了放生。在大家期待的目光和祝福聲中,最終兩只海龜融入拍岸的浪花,消失在浩瀚的印度洋中。這一刻,工業的脈動與生命的律動達成了完美的和諧。 生態磁石:清潔能源與碧海藍天的共鳴 為何珍稀海龜會頻頻造訪這座現代化的燃煤電站?這并非偶然的迷途。 “海龜對棲息地環境極為敏感,尤其是水質和食物鏈的完整性,”發電公司安環部環保主管佐哈米解釋道,“這恰恰從側面印證了我們長期堅持的高標準環保投入取得了實效。” 他細數了電站的環保“硬實力”:先進的溫控系統:確保排放的海水溫度嚴格符合甚至優于印尼國家標準,避免熱污染破壞周邊生態平衡。世界級的水處理:多層過濾、嚴格凈化,確保循環水及排放水水質清澈潔凈,維持了前池及附近海域豐富的浮游生物群落。生態友好的取排水設計: 取水口設置精密防護網,有效保護大型海洋生物;排水口設計最大限度減少水流沖擊,模擬自然洋流。海岸線生態修復:公司持續投入資金,在廠區周邊種植紅樹林,修復海岸生態,為海洋生物提供更廣闊的育幼場和庇護所。 正是這些不懈的努力,使電站周邊的海域呈現出勃勃生機,成為吸引海洋生物(包括對環境要求極高的海龜)的一塊“生態磁石”。這次海龜的“誤訪”,成為電站環保成效最生動、最令人信服的“第三方認證”。 環保啟示:發展路上永續的藍色承諾 這場意外的救援與放生,超越了簡單的企業環保行為。它生動地詮釋了明古魯發電公司深植于心的理念: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絕非對立,而是可以相互成就的和諧樂章。 發電公司主要負責人表示,這次事件更堅定了公司持續投入環保、追求更高生態標準的決心。未來,發電公司將持續加大投入、加強對取水口區域的實時觀測;深化與海洋科研機構的合作,開展電站周邊海域生物多樣性長期監測;并繼續擴大海岸生態修復項目,為包括海龜在內的海洋生靈守護更美好的家園。 當明古魯電站的燈光持續點亮千家萬戶,它也在印度洋畔點亮了一盞生態保護的航燈。兩只海龜的“誤入”與“歸途”,不僅是一個溫暖的故事,更是現代工業文明向自然致以崇高敬意的宣言:在追求光明的征途上,守護那片孕育生命的蔚藍,是不可動搖的永恒責任。明古魯電站用行動證明,人類的發展足跡,可以成為生態繁榮的守護者,而非破壞者。這片海域的浪花,將長久吟唱著中國電建“綠色電廠”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友好詩篇。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