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河向東流哇,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一首豪邁的《好漢歌》將人們帶回水滸傳的傳奇世界,宋江、魯智深、林沖等英雄好漢的俠義精神跨越時空,與現代建筑工地上化作整齊劃一的“嘿呀依兒呀”號子聲來了一場靈魂共振。 水滸故里,水韻東平。東平這座千年文化古城,正以黃河激蕩的浪涌、大運河綿延的漕影、東平湖倒映的星斗為墨,在時空交疊處書寫新的俠義史詩。站在水滸故事的遺存水域處,我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大型綜合能源基地外送項目的受端換流站——東平±800千伏換流站正在以忠肝義膽之勢,吸收來自送端慶陽換流站的“綠電”,將其轉化為千絲萬縷的電能送入千家萬戶,點亮“綠”色齊魯。 “隴電入魯”工程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規劃的重點項目,也是甘肅第二條“西電東送”特高壓通道。工程途經甘肅、陜西、山西、河北、山東5省,線路全長926.4千米,線路采用了±800千伏額定電壓、800萬千瓦額定容量的“雙八百”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可在0.003秒內由慶陽換流站瞬間送相距915公里的東平換流站,有力地實現了能源電力跨區域大范圍優化配置,每年可向山東輸送電量達360億千瓦時,可滿足超100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其中50%是綠電,將有效打破能源要素“天花板”,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對于加速我國電力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齊魯“青”未了,豪杰來作伴 古有綠林豪杰替天行道,今有鐵臂銀鋤筑夢山海,三河匯流的濤聲里始終回蕩著電建兒女血脈中的俠者回響。《水滸傳》刻畫了一個多樣的江湖世界,他們行俠仗義、為國為民,心系天下蒼生百姓。在東平換流站項目建設現場,也有這樣一部現實版“水滸傳”正在演繹著...... 2023年10月,一群來自天南海北的“武林高手”齊聚山東東平,召開一場名為“優質履約”的武林大會,人稱“及時雨”的項目經理李華林便是這場大會的主持人,“今日,號召大家共聚于此,共為建設東平換流站出謀劃策,希望大家積極建策納言。”“李總,我覺得我們可以制定崗位責任清單,實施月度考核機制,以動態化指標壓實個人擔當”“我們安全管理上可以多多借用事故案例‘翻舊賬’替代照本宣科,讓血淚教訓成為安全警鐘,推動培訓實效升級”“我們施工時必須嚴格管控進場材料,得在材料精細化管理、施工工藝優化上狠下功夫,給利潤流失的口子扎上‘鐵絲網’”“我希望我們青年人員有更多的專業技能競賽,增加我們的技能buff條”......在這場熱火朝天的“頭腦風暴”中,項目部的智囊團們各種具有前瞻性的想法如煙花般不斷綻放,提出具有“奇思妙想”、讓人眼前一亮的建議,形成項目部獨特的錦囊妙計。 10月的微風里,彌漫著豐收的喜悅,對于項目部而言,卻是播種的季節。自從項目部吹響了開工號子,所有機械設備在這片平靜的土地上齊齊運轉,一場充滿汗水與拼搏的“武林大戰”就此拉開帷幕。開工之初,這群東平好漢瘋狂在現場刷經驗,整日穿梭在鋼筋水泥之間,不斷反復核對每一根鋼筋的擺放位置、每一處混凝土的澆筑厚度;這邊一會兒跟測量儀器較上勁了,嘴里還不時嘟囔著數據,生怕有一絲一毫的偏差,活脫脫一群嚴謹的“數據偵探”;那邊一會兒又跟挖掘機、推土機這些“鋼鐵巨獸”打成一片,指揮起來那叫一個得心應手,仿佛自己就是這些機械的“超級指揮官”。 安全管理十八計,織密安全千重網 “安全是項目的生命線,所有人必須牢牢恪守安全意識,無論怎么重視都不為過。”項目安全總監黃瑞武在班前會上如是說。 為了筑牢項目安全生產管理防線,項目部安全生產委員會可謂是煞費苦心,十八般武藝齊齊上陣,在落實安全生產四個責任體系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每日站班會、班組現場管理、安全生產委員會現場監管、項目班子跟班帶班制度、安全責任包保制“五道防線”作用,深入落實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機制,確保安全管理層層深入,形成了“人人有責、人人負責”的良好局面。 說起安全管理,黃瑞武可是頗有心得,作為項目上的“安全大管家”,他可謂是面面俱到,不信?你瞧。 每個進場人員帽子上的“身份帽貼”,需要驗明正身方可進場;每日站班會可謂是一場“武林秘籍”傳授,耳提面命的敲黑板、劃重點的闡明各項安全知識;辦公區滅火器+煙感CP直接牢牢鎖死,將安全隱患扼殺在點滴中;塔吊自帶防撞“社交距離”,電子系統24小時監控,嚴禁設備竊竊私語;工程車倒車會“滴滴”賣萌,時刻提醒路過人兒要看車;現場設備身上貼上了“健康碼”,管理人員查巡檢和維保比查對象手機還勤快;現場的腳手架模型比樂高還標準,板板正正屹立在施工現場;采用三排腳手架對防火墻挑檐施工,不僅如此,在高空作業時,采用3層防墜網,最大限度保障所有人員的生命安全;就連基坑開挖也開始卷起來,連連凹出標準化直角肩...... 項目部絡繹不絕的安全管理措施在項目現場讓人眼前一亮又一亮,全場安全風險可視化管理,安全管理牢牢貫穿整個施工周期,畢竟我們的安全KPI是:讓安全帽永遠只是個時尚單品! 一腔熱血破萬難,全力以赴筑精品 心中有夢、眼里有光、腳下有路,勾勒出電建人奮斗最好的模樣。 這群“綠林好漢”把“責任、創新、誠信、共贏”的電建精神刻進骨子里,潛心雕琢手中這座國之大器。“建設過程中,我們遇見的困難可不少哩”,項目副經理許向東樂呵呵的介紹道,“但是,沒有破解不了的難題,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也就輕舟已過萬重山啦”。在他的輕描淡寫中,漸漸展開那些艱苦的建設歲月。 東平±800千伏換流站總占地達315畝,相當于26個標準足球場,這便意味著需要在兩年內完成項目建設工作,施工工期的緊張、現場交叉作業多、技術難度大、質量要求高、安全管控嚴、地方協調困難等多種難題擺在所有人面前,但這恰恰激發了這群“好漢”迎難而上的優良品質,好漢們憑十八般武藝各顯神通。 例如建設換流站里面最“墻”大的仔——防火墻,它高30多米,長達86米,厚度為0.4米,這便意味著它的建設標準高、精度掌控也極其嚴苛,不僅要做到垂直方向最大誤差不能超過3毫米,且水平誤差也不能超過2毫米,極大程度考驗項目團隊的施工技術能力。為了解決傳統防火墻建設技術存在的問題,技術攻關團隊針對站內區域場地狹窄、交通運輸不便、交叉作業多、工序復雜、工期緊、任務重、外觀質量要求高等特點,設計研發了適用于特高壓換流站工程的鋼制模架體系。“我們采用的這個模架體系,充分考慮了特高壓換流站防火墻結構設計特點,深度定制了陰陽角異形鋼模板以及多種模板尺寸與組合,提升組合模架體系的適配性與穩定性。通過模塊化設計、新型連接,以及表面處理工藝優化三大技術與一種工藝的創新,實現了施工質量、效益、與安全的顯著提升。”技術總工林樂介紹說。“冬季施工的時候,對我們的挑戰可不小咧,我們設置了一套取暖組合拳,給防火墻澆筑時搭設保溫棚,增設工業暖風機等取暖設施,確保混凝土低溫環境澆筑質量;針對高溫天氣,防火墻采用噴霧濕潤,并采用掛設薄膜覆蓋養護,以防止混凝土出現干縮裂縫。”林樂飽含熱淚的看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防火墻說道。 30萬根鋼管,架起現場安全施工的“金鐘罩”——腳手架,它藏匿于巨大的防護網背后,構建起整個項目從下而上的行走通道,縱橫交錯間牢牢地將所有人的安全系在身上。防火墻的施工,安全風險也是相當的高,任何細枝末節都容不得絲毫的馬虎,尤其是腳手架的搭設,既要滿足現場施工的需求,更要做到安全可靠、萬無一失。在這驚人的數據背后,細枝末節處盡顯電建人專屬的“匠心制造”,在腳手架外露的部分,容易造成作業人員磕碰的“隱患”,項目部精心定制了專屬防護“保護套”,在每個邊邊角角都進行了防碰撞處理,將“隱患苗頭”扼殺在搖籃里。諸如此類的細枝末節比比皆是,你瞧在基坑旁邊站立的“安全衛士”,長期站在基坑旁監督過往人員注意腳下;塔吊機械旁的“安全號手”每天都在扯著嗓子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項目現場的防護欄,將所有人牢牢保護在身后...... 不畏山高路遠的跋涉者,山川回饋以最奇絕的景色。寒來暑往,季節更替,他們見過清晨的第一抹暖意,扛過夜里的漫天飛雪,挨過酷夏的烈日炎炎,在無數電建“英雄好漢”的勤勞播種下,歷時兩年,這座承擔著千家萬戶光明的換流站從點滴中逐漸展現靚麗的全貌。 在他們的努力下,今年5月8日,工程成功竣工投產。從荒蕪平地到建筑林立,在這片承載希望的熱土里,一個個色彩斑斕的青春夢想,在不舍寸功中開花結果,在日夜堅守中可感可及,在平凡崗位的奮斗中出彩閃光,青春的活力與時代的使命緊密相連,奮斗的足跡與發展的脈搏同頻共振。現在,“十五五”的號角正在吹響,新征程的畫卷徐徐鋪展,他們將繼續書寫屬于電建人的輝煌篇章,為逐夢前行的偉大時代寫下生動注腳。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