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29日,由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電十四局”)聯合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共建的地下洞室群智能通風實驗基地揭牌。國家能源集團金沙江旭龍水電有限公司、清華大學、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相關領域專家及企業代表出席并見證這一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啟用。 揭牌儀式現場(7月29日攝)。 該實驗基地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巴塘縣境內的金沙江旭龍水電站內。作為國家“雙碳”戰略與智能建造政策背景下的重要成果,該基地歷時三年攻關,聚焦地下工程通風領域“卡脖子”難題,通過構建“感知-分析-決策-調控”全鏈條技術體系,為復雜洞室群通風散煙、污染物控制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基地核心試驗平臺采用1:100主風流方向、1:30斷面方向的變態比尺模型,成功將千米級地下洞室群“微縮”至實驗室,實現了“風、氣、溫、濕”全要素實時監測與動態調控。 清華大學教授林鵬表示,基地通過整合智能感知網絡、動態解算模型與遠程調控系統,首次實現復雜洞室群通風參數精準匹配,為同類工程提供從理論驗證到技術落地的完整解決方案。清華大學教授陳永燦認為,這一模式為深地工程領域提供了“清華智慧+央企力量”的示范。 實驗基地(7月29日攝)。 水電十四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基地以旭龍水電站等重大項目為依托,聚焦痛點、突破瓶頸、制定標桿,推動科研與施工對接,形成“研發—成果落地”閉環,力爭三年內提升智能通風技術工程普及率,并在復雜通風網絡解算等領域形成可復制的“中國方案”。 此外,基地采用工程需求牽引、高校技術攻關、企業成果轉化三位一體模式,依托旭龍水電站等開展實證研究,已攻克多洞室耦合控制極端環境適應性等核心技術,未來將推進多物理場耦合仿真研究、模塊化通風設備系統開發及人才培養機制建設。(完) 報道鏈接:http://yn.news.cn/20250730/3391998d49684876933e2f9877fae2d0/c.html |
|||||
【打印】
【關閉】
|
|||||
|